我在家乡看变化之秦晋鲁
编者按 今年国庆前,凤岗通讯社校报学生记者团布置了一个假期作业“我在家乡看变化”,来自大江南北的学生记者们回到家乡后,用心观察,从身边的吃、住、行以及生活环境等等多方面,观看家乡变化,感悟国家进步,思考使命担当。从这些普通大学生的视觉,我们也看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城市乡村所发生的可喜巨变,也对党的十九大所描绘的新时代充满期待和信心。
图说安康变化
安康河堤夜景图
不变的风景
不变的家
不变的四季
不变的昼夜
低房到高楼的转换
电梯内部今昔对比
这些年小城里出现的新事物(张娅菲)
山西榆社:从电视遥控器到医药公司
“行经百度水,只是一漳河。不畏奔腾急,其如转折多。”三晋大地上这条浊漳河冲洗出了这片净土,我的家乡——山西省榆社县。我长大了,这个养育了我18年的地方,也在光阴的雕琢下渐渐改变着她的模样。
先从看电视这件事说起。说起来都是泪啊,爸妈结婚的时候下血本买了一台电视,然而,只有两个台,中央一台和榆社台。别的小朋友说着葫芦娃有多么厉害,能吐火,能放水,铜头铁臂,智斗两只可恶的妖精;黑猫警长抓住了偷吃红土的三个小偷,逮住了潜逃的罪犯一只耳……我这个小朋友就很特殊啦,印象最深的就是面对着新闻里的主持人一张一合的嘴唇发呆,突然蹦出这么一句话“他们的嘴巴动得好快啊!”
后来,隔壁叔叔家买了光盘,于是就每天跑到他家去蹭动画,葫芦娃真厉害,黑猫警长真聪明!直到如今,仍然是在发呆,然而这次却是因为频道太多,不知怎么选择了,手里的遥控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找不到停留的地方
再从学校这个神圣的地方谈起。妈妈口中的学校很神奇,同班同学的年纪可以差很多,一个人可以在一个年级停留好几年,教室里的火炉需要同学们轮流照看,老师不会说普通话,常常让学生帮他们去种地……再说我的学校,当我小学毕业后,小学翻新了;升入高中后,初中在改建;进入大学后,高中的操场也进入施工了。多么悲惨的故事啊,仿佛像我这个年龄的人处在了传说中的重要转折点上,往前看得见历史的沧桑,往后望得到未来的模样。
除了外部设施的改善,学校在教学方面也是年年有成就,岁岁创新高。从去年开始,高一的学生要自学弟子规,高二的学生自学道德经,可能我们开始得晚,但只要开始了,我们就是好样的。早起时朦胧的月光,晚归时耀眼的灯光,不仅照亮了学子前行的路,更为母校增添了光彩。一茬学生走了,又来了一茬学生,人是变了,努力的心却未变,历史会被刷新,为校争光的心却如初。
最后从一个令我惊奇的公司说起。起初我对山西省广生医药包装股份有限公司的认识就停留在它是妈妈初中毕业后工作的地方,说白了,就是制药卖药的地方呗。高考前却听到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考上个烂大学,胶丸厂(广生公司的子公司)也不要你们!今年他们公司要招20个人,报名的大学生就有100多个。”原来,就是这个公司生产的胶囊壳在亚洲都是赫赫有名的,还出口到英美等国家。从起先的艰难起步到困境中坚持再到现在的蒸蒸日上,这个公司是变了,高端人才,先进设备为它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然而变的又不仅仅是它,它只是一个缩影。
浊漳河的水清了又浊,浊了又清,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变迁,生活就在渐变中完成了质的跃进。我就在这浊漳河畔看着家乡巨变。(常越)
山东平邑:村庄现代化
我的家乡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的一个小村庄里。
记得童年时,家乡的路还是坑坑洼洼的土路,一下雨便泥泞不堪,偶尔有车经过,便会尘土飞扬。那时,自行车是最普遍的代步工具。家乡的房子也多是土胚房和石头房,只有富裕人家或刚刚结婚的年轻人才会住砖瓦房。而那个年代,穿着打扮从不被任何人重视,清一色的绿褂蓝裤,人们最关心的是今年的收成和粮食的价格。那时,青壮年们大都面朝黄土背朝天,勤勤恳恳的劳作,偶尔几个有头脑,有商业意识的人会做些小本生意,比如倒卖大蒜,开个小卖铺……
小村庄的人们消息比较闭塞,仅有的的娱乐活动就是每晚看看电视,黑白的,放松一下劳累了一天的身体。炎热的夏夜,人们会三五成群地聚到树底下乘凉,聊天。有共同话题的人们聚到一起总是会笑声不断,再恶毒的蚊子也驱不走他们的热情。
村子里有一所不算小的学校,开设了幼儿园和小学。学校占地面积很大,教室是一间间瓦房。村里的年龄合适的孩子几乎都在这所学校里。学校上下课的铃声很大,能穿过半个村庄,每当下课铃一响,寂静的村庄马上就会被孩子们的隐隐约约的嬉闹声所包围。整个村子都洋溢着温暖。
那时的人们,十分淳朴,邻里之间经常会互送一些自家结的柿子或园里摘的豆角。孩子们时常去邻居家蹭饭。大人们在闲暇时会互相串门,谈天说地。
那时的村庄,水是清的,山是秀的。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和小伙伴们沿着村里的小河一直走,捉鱼逮蟹,疯了一天后,把战利品拿回家,给妈妈看。我精心的饲养它们,但它们一般活不过三天。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随着改革开放的种子在全国遍地开花,我的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家乡铺了平坦硬实的水泥路,这让村子的面貌一下子就变了。自行车逐渐销声匿迹,小汽车越来越多。以前的土胚房,石头房也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平房,还有二层小洋楼。人们更注重穿着和打扮了,会客,参加酒席的衣服都要讲究,许多人还烫染了头发。年轻的男人们也不在家里种地了,而是去大城市打工,寻找更多的机会。
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更加丰富多彩。冰箱,彩电,洗衣机,智能手机都变成的稀松平常了。人们和外面的大千世界接轨,足不出户便能了解国家大事。
而矗立了几十年的学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十间瓦房被推翻,漂亮的三层教学楼拔地而起。为了建楼大片的地都卖给了村民,供他们建房子。学校的面积一下子缩小了。同时,学生的数量大大减少,孩子们大都选择去条件更好的县城上小学,热闹了几十年的学校,忽然之间安静了下来。
随着村庄越来越现代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清澈的小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污水、臭水。青翠的群山变得光秃秃的,有的山甚至因为人们炸山取石材而矮了许多,面目狰狞。我很心痛,真的,童年的鱼儿,螃蟹再也没有了,我们再也不能去山上的松树林里拾松果了。
没来上大学之前,我对家乡,对那个破旧的小村庄没有什么特殊感情,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没有意识到家乡在我心中这么有分量。现在,我远在陕西,孤身一人,才发觉家乡是那么温暖,它是深藏心底的最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真心希望家乡能越变越好,而我,一定会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为我亲爱的家乡做出一点贡献。(徐庆红)
陕西定边:绿化与健康饮食
我家乡在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坐落于黄土高原之上,位于毛乌素沙漠之中,是陕西与宁夏的接壤的地方。
家乡在前几年的时候依赖于化石能源的开采,经济迅速发展,从一个发展缓慢的陕北小城变成了一个有能力跻身全国百强县的经济大县。由于地处毛乌素沙漠,加上近年来的能源开采,在四五年前家乡的生态环境一度令人担忧,好在国家的政策及时下来,家乡的生态环境才没有被破坏。
经过几年的生态维护,家乡的天还是我印象中的蓝天,得益于经济的发展,家乡还修了一条环城绿化带,其中东部绿化带还建了毛泽东广场,以及一系列的公众体育设施。结合近年来家乡人对于身体健康思想观念的改变,东部绿环带及周围区域已经成了我们当地人的运动聚集地。
我的家乡是典型的陕北地区,但是近年来陕北人已经不是之前国民印象中的白毛巾裹头,唱着民歌的那种粗犷形象。现在我们家乡的人也能赶得上潮流,在家乡的街头走一走感觉和之前最大的不一样之处就是人们不在因地域限制而落后了。
在我看来,这么多年来,家乡最大的改变是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之前人们追求大鱼大肉,早点都要吃陕北著名的大块羊肉,但是现在已经不一样了,人们开始追求健康饮食,也对无公害的果蔬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
近年来,家乡的变化确实非常大,由于来到西农上大学的缘故,我准定缺席了家乡未来四年的点点滴滴的变化。
家乡,我期待着四年后更美好的你。(杨晓阳)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