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以致远
近日,姜雨教授团队以第一单位和第一作者在Science杂志正刊发表《反刍动物角发生发育和鹿茸快速再生的遗传基础》一文,6月26日,学校以此为契机举办“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主题座谈会。
“姜雨教授及其团队取得的成果是学校合校20年来的重大突破,对学校事业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会上李兴旺书记如是说,他回顾了学校一代代科学家接续奋斗、情系苍生、勇攀高峰的光辉事迹,激荡人心。“我们要崇尚和弘扬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要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书记的希冀提振士气、振奋人心。
盛名之下的姜雨教授显得沉着冷静,他曾说,他用7年时间写了7000个字,这次,他用8年时间取得里程碑式的成就。他的“大弟子”王禹在攻读博士四年期间,没有撰写任何小论文,全力以赴围绕“反刍动物角发生发育和鹿茸快速再生的遗传基础”开展研究,最终抱了个“金娃娃”。作为西农青年一代科学家的代表,姜雨教授团队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令人佩服,其“十年磨一剑,一剑指苍穹”的坚守和执着更值得我们学习。
宋卫宁教授团队用10年时间协助破译小麦基因组密码本,许晓东教授团队用10年时间发现病毒中的朊病毒,薛吉全教授用10年时间研究出陕单609玉米,刘占德教授用10年时间选出了一个最好吃的红心猕猴桃,马锋旺教授用20多年完成了旱区苹果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问题,魏安智教授用20年时间完成了花椒良种的选育,昝林森教授用30年时间致力于秦川牛肉用选育改良和产业化开发,程积民教授用40年时间让云雾山变成“绿水青山”……
在西农,这样的教授及其团队多得数不清,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甘坐冷板凳,肯下“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甚至整个人生。
当无人机升到400米高空,云雾山的翠绿如画般呈现在镜头前,所有人都感到震撼,程积民教授脸上露出浅浅的微笑。当许晓东教授的文章最终发表,他写下:科研的最大乐趣在于搞清楚困扰你心头的疑惑,写文章是这个过程的终点,也是这个过程的副产物。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应该就是西农科学家,或者说农业科学家的最显著精神气质: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是静心笃志,心无旁骛的从容,是不盲目追逐热点,不随意变换研究方向的执着,是从事基础研究敢于在世界舞台上与同行对话,从事应用研究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魄力。建校85年来,学校的农业科教工作者始终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继承弘扬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生态文明、人类健康和乡村振兴作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编辑:张晴
终审:郭建东